今天看完了楊甯的<純律>。
書的來源是從潔西卡那邊借來的,感謝分享,久違的中文書。 =)
簡介:
這本書主要是以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學生張佩琪作為第一人稱主角,故事開頭在畢業後的德國,以回想的方式進入主旨。故事的主旨描寫在大學時代藝術學校裡,年輕學生們對於未來、愛情、友情種種的看法與感受,交織出一篇,關於回憶的、關於年輕的、關於美好與不美好的記憶的故事。
心得:
我很喜歡書裡面仔細描寫的大提琴聲音表現的部份,很細緻,很具體。
文末的地方,主角的男朋友寫了一封電子郵件,裡面說了:
提琴模仿的是人聲,右手運弓如呼吸左手按弦則是咬字。人聲音情感而有起伏與顫抖,提琴也有。小提琴比較激越,像是浪花;大提琴則是水紋下深厚的潮流。每個人說話歌唱都有自己的聲音,而同樣的,琴音的本質說是取決於樂器,還不如說屬於演奏者。就像我們聽歌時,對於某些特殊的唱腔,一聽就知道是誰。是天生,也是修養。依著自己的本質去尋找,我們都知道那些聲音不是?出來的。獨一無二的聲音。
自己本身也學過一點樂器,不敢說自己"會"了什麼樂器,但就像古典音樂聽多了,總會培養出個什麼品評音樂的態度。加上高中就讀的學校,音樂班在我們那個縣市也算是有名,音樂發表種種之類,書裡面描寫的很多我並不陌生,一種熟悉的感覺,還有提琴的聲音。因此在閱讀文中作者細緻而具體的文字,大提琴的聲音似乎就在我的耳朵響起。故事裡面作者描述一位大提琴手,小安,的琴聲,低沉而穩重的。如果說提琴的聲音是模仿人聲、是獨一無二的,那麼我寧可將他解讀成,音樂的表現是來自於彈奏者的人生,該如何的用樂器去詮釋一首曲目,就像是彈奏者如何的去詮釋他的人生。作者筆下,大提琴的聲音,很重很重,特別的,似乎又帶了悲傷。是不是...文中小安對於自己的人生,就如同他那把大提琴的聲音呢?
其中衝擊著我的,是那文文舞蹈表演時的那首巴哈的
另一個地方是小安在主角的隔壁房練琴,突然拉起了德弗札克<美國>第二樂章
...那充滿鄉愁的慢板主題,拉得很動人,忍不住就被吸引住,我便放下琴靜靜地聽,但他翻來覆去就是只重覆前面幾句,本來以為他只是一遍遍地在修飾些什麼,但在聽下去又覺得不像。音樂一遍遍地再釋放一種情緒,聽著聽著想說夠了夠了不要再這樣拉了,還越加越重,聽到最後竟然覺得很悲傷。那不是在拉琴而是在哭吧...
這個部份就沒有什麼需要我多贅詞了,就是 "夠了夠了不要再這樣拉了"、"聽到最後竟然覺得很悲傷",我也似乎看到最後很悲傷,好像真的聽到了很悲傷的大提琴低沉渾厚的琴聲。我實在太容易被文字影響......
我似乎太偏袒那個大提琴了 (笑)。我很喜歡故事中小安這個角色,還有她表達與處理她內心的方式,我不是說那是好方式,只是覺得有點熟悉罷了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私心,我似乎覺得作者在小安這個角色上也著墨的比在文文上的多。(當然她們都不會比主角的多,畢竟她們不是主角。)
結尾:
好啦,我的拉拉雜雜的廢話就這樣子了,<純律>這篇作品是由皇冠出版的第六屆皇冠大眾小說獎決選入圍(這是出版的時候的狀況,這本書最後是獲得當屆優勝)。楊甯的文筆很細緻,讀起來也很舒服,很少有討人厭的刻意刻畫的痕跡(討厭刻意的痕跡是我個人對文學作品奇怪的偏執),雖然我根本沒啥資格對別人的作品做評論(我還是個nobody呢),但是我覺得在少部分地方還能夠處理的更好,總體來說這本書很棒,楊甯是個很令人期待個新興作家 =)
--
我很喜歡作者對這本書抱持的觀點,在皇冠大眾小說獎的官方網站也有收錄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。
》以下是第六屆皇冠大眾小說獎<純律>這個作品的頁面:
http://www.crown.com.tw/novel/book9.htm
來源:皇冠大眾小說獎
網址:http://www.crown.com.tw/novel/
》延伸閱讀: [穆海的中國 - 讀《純律》心得]
還不錯的書評,有提到幾個我所謂的"能夠處理的更好"的地方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